![]()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饮用水源处毒鱼,危害公共安全具体分析 |
案情:2010年4月19日,张某与胡某共谋在河里用农药毒鱼食用,两人购买了五瓶甲氰菊酯农药到某大河上游约300米处的河边水坑处,由张某用事先准备好的白色塑料桶和水瓢将五瓶甲氰菊酯农药兑水后倒入河中毒鱼,其后二人被公安机关起获。该河段系某市区饮用水源,二人行为造成了该河段水坑处少量鱼被毒死。从现场取证来看,只在投放点检测出了甲氰菊酯,且浓度为6.0x10-3mg/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31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第三种意见认为,二人毒鱼只为食用,现有证据证明二人不具有明知会造成不特定多数人或者牲畜危害的严重后果的主观认识,且甲氰菊酯毒性对人体影响较小,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因此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对张某、胡某作法定不诉处理。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张某、胡某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张某、胡某购买农药到河里毒鱼,本意是准备将所获得的鱼为自己食用,依经验该种农药一般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其主观上对该行为可能造成对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的危害后果没有相当的认识,即在主观上不存在投放危险物质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故意。 二、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客观构成要件。投放危险物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投放毒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该种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投放毒物的场所决定了其行为定性。如在公用的自来水池、水渠、水井、公共食堂的水缸、饭锅以及公共食品中投毒,这种情形下可认定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现有证据证明,二人用于毒鱼的甲氰菊酯毒性和剂量均不具有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程度,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客观构成要件中的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的构成要件。 ……(未完,全文共1349字,当前只显示8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饮用水源处毒鱼,危害公共安全具体分析) 上一篇: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乡征兵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栏目:公关 安全 安全讲话 剖析整改 综合论文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