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退耕还林工程纪实 |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巫溪县素有“峡郡桃源”美名。九十年代末期,当地百姓因以木为薪,毁林开荒,致使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一直沿袭着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耕作模式,贫困的帽子难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英明决策指引下,巫溪迅速结束了延续几千年毁林开荒的历史,开启了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与保护的生态文明新篇章。 2002年,巫溪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吹响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集结号,全县上下掀起了退耕还林的滚滚浪潮,快速启动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山川秀美工程”。群策群力共谋划,科学论证共决策。迅速组织力量,绘制出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退耕还林与绿色通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旅游景点开发相结合的“四结合”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58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荒山穷山成秀山宝山 文峰镇合盛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围绕荒山造林、城镇绿化和乡村公路绿化,吸纳辖区583户农户发展苗木、花卉、园林等生态致富项目。利用荒山和撂荒地种植经济林(核桃)4200亩,速生丰产林(落叶松)2800亩,新修林场公路1.5公里,改造低效林8.6公顷。目前,该社创造产值120余万元,受益农户512户,林农直接从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效益达90余万元。 名优鲜果香满园 花台乡被列入巫溪县首批退耕还林试点之一。自2003 年实施工程以来,现已退耕8228亩,1703 户退耕户年兑现现金补助201万元。全乡坚持退耕还林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川主村现发展优质“纽荷尔”柑桔专业种植200余户;龙坡村现已建立荷尔脐橙示范园示范基地200亩;目前,全乡已建立纽荷尔及柚子专业合作社5个。 林下盛开“幸福花” 2008年,菱角乡凉水村支部书记谢忠平率先在自家林地养土鸡150只,在典型示范下,一些外出务工农民开始“回巢”林中“淘金”。6社村民高文国饲养土鸡100只,纯收入3000元,儿子高仁俊放弃打工同父亲发展养殖土鸡600只,建起300平方米土鸡种鸡场,投产后每年可孵化种鸡20万只。村民高长伟父子俩一下租用500亩养殖土鸡,利用林下种植2000袋菌种,当年获利14万元。 目前,全村已建立标准化鸡舍6000平方米,年产值达200万元;60亩球盖菌基地和木耳等其它食用菌年产值达80万元;100亩药材黄桅子基地年产值达80万元;年接待森林旅游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万元。 “林+菇”、“林+鸡”、“林+羊”、“林+牛”……“林+n”模式的成功掀起了全县种养殖业的高潮。上磺、胜利、徐家等乡镇建立了10个林下养鸡专业户,培育了1000户规模养殖户,林下养鸡50万只,获纯利300多万元,养殖户获纯收入5000多元。 十年来,巫溪县委、县政府围绕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目标,通过广泛宣传,全县上下城乡联动、干群联手、军民共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绿色意识和环保理念进一步增强,绿化家园、美化环境已成为自觉行动,先后建起了共产党员林、共青团林、夕阳林、三八林、青年林等,振奋了精神,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各地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突出特色”的路子,积极培育后续产业, ……(未完,全文共2526字,当前只显示152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退耕还林工程纪实) 上一篇:诚信演讲稿——兑现你的承诺 下一篇:公司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相关栏目:建筑 通讯报道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