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提高城乡救助水平先进经验做法 |
××县地处××市西南部,设有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9万,其中农业人口19.8万。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日益下降。但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的推进,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以及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失地农民增多,出现了新的贫困_。据统计,我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8033人,年收入低于84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群众6000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贫困_的生活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建立健全对弱势_的长效帮扶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社会弱势_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从而在全县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慈善、生产、司法、结对、舆论等九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城乡“低保工程”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民政、财政等部门任成员的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并在县民政局成立了社会救助中心,各乡镇成立了社会救助所,居委会设立了社会救助站,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86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四是完善城乡大病救助制度。2004年、2005年我县相继被列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城市医疗救助工作试点县,以规范管理、完善措施、建章立制为重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低标准起步的原则,完善了城乡贫困对象医疗救助体系。按照“低标准起步,保障重点,确保平稳”的原则,出台了《××县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县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今年元月份,结合我县实际及试点工作情况,对城乡大病救助办法、方案进行了修订,出台了《××县城乡大病救助实施方案》新方案降低了大病对象进入救助的门槛,取消救助起付线,提高了救助的封顶线(最高可救助10000元),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广大困难弱势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我们采取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对因患17种大病的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及其他困难_按照“三审三公榜”的程序进行分类施救:一是开展事前救助。即对因经济困难无力首付住院入院费的城乡特困群众和符合救助范围的大病救助对象凭医院的诊断书及个人申请书可以到救助部门申请2000—5000元的一次性事前医疗救助金。四是实施不同的事后救助标准。对身患按规定可以救助的重大疾病的城乡困难群众,实行重症重救、小病小救。三是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除大病救助以外,对农村低保户及农村五保户,每人每年资助10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帮助他们解决基础医疗问题。 五是完善社会救助经费保障机制。为加强对城乡低保金、城乡大病救助金、农村五保供养金等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出台了《民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规定,县民政部门负责民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县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民政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县财政、县民政和各乡镇设立民政经费专户,将所有民政资金统一纳入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社会化发放。城乡低保资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城乡大病救助金由乡镇实行社会化发放。即资金由财政专户拨至县民政局专户,县民政局根据审核后的人数将所需资金下拨到乡镇民政经费专户,乡镇民政所应在收到资金后第二日将县民政局审核的救助名册提供给受托银行或邮局,由受托银行或邮局划入对象个人账户。城市低保资金实行按月发放,农村低保资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城乡大病救助金则按季发放。对于特殊人员可以上门服务,上门发放民政资金必须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各类救助资金发放须由民政对象本人在民政资金发放表上签名(盖章)。乡镇每年必须对民政享受对象和发放标准进行张榜布,接受社会监督。社会救助资金筹集主要通过中央、省、市拨款,县财政配套,社会捐赠等办法解决。县财政根据财政收入和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增长,同步增加对城乡低保金、农村五保供养金、城乡大病救助金等社会救助专项经费的预算,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水平。 二、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大力实施“温暖工程” 一是丰富社会救助内容。为切实解决城乡低保对象的现实困难,在切实保障其低保收入的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社会弱势_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先后出台了《××县奖励清华、北大以及中国科大少年班和补助贫困大学生工作实施办法》、《城乡困难家庭教育救助实施办法》、《关于完善城乡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与完善城乡困难群众慈善救助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与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结对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城乡困难群众医疗费减免实施办法》、《关于对农村困难群众开展生产救助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就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与完善舆论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社会救助体系配套文件,为城乡困难群众打造出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城市社会救助平台,使城乡低保对象不但可得到生活救助,而且可以享受医疗、法律、教育、慈善、就业等救助,从而在全县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年,对150户城乡低保对象家庭实行了慈善救助,救助物资折合金额4.5万元.为35户城乡低保家庭 ……(未完,全文共4062字,当前只显示225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提高城乡救助水平先进经验做法) 上一篇:2011年检察院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下一篇: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经验 相关栏目:模范 经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