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党课讲稿提纲:谈谈法治建设 |
谈谈法治建设 国家统计局**调查队 我为什么选这个内容,说来有几个巧合因素: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法治中国的战略思想,把依法_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二是省委党校学习期间,林学飞教授关于《s__会议与法治中国》这一课对我影响较深。我写的学习体会就是《谈谈法治中国与依法统计的必要性的认识》;三是今年第一次参加全市统计法制工作会议并代表局队作了工作报告;四是今年全省调查队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在**召开,并安排**调查队在会上作统计法定权益义务告知书确认工作开展情况的经验介绍,等等。冥冥之中似有巧合。我今天就“法治”的有关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毕竟不是法律专家,只能凭自己的理解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什么是“法治” 所谓“法治”就是以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普遍的适用性来治理。这里包含两个含义:一是统一的行为准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有规矩,规矩有各种各样,小至个人原则,大至整个国家甚至全球等。如国际环保公约,WTO规则等都是全球性的。从国家层面来说,通常指宪法等法律法规,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二是普遍的适用性,普遍适用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行为准则是面向所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84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二)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法治与人治这两种治理社会的理念曾经在古希腊同时并存。有古希腊哲学王之称的柏拉图曾经热烈主张的“贤人政治”,实际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场是人治优于法治。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则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称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终究不如贤人政治好。但在晚年,他也坦然承认法治的优良之处。他在《法律篇》中曾写道:“一个国家的法律若居于次要和软弱地位,它离覆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而在一个法律是官员之主人的国家,我看到了拯救和神及于他的佑护。”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批评柏拉图的人治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法治论。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法治思想。他在比较法治和人治的意义上论证了前者的优越性,认为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是众人的智慧,具有一种为个人所不能做到的“公正性质”,是一个中道的权衡,而个人则难免受感情的支配,即使最好的贤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感情,因而在执政时往往引起偏见和腐败。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的法治定义,即“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不仅强调了法律在城邦生活中至上的权威性,而且把法治和德性相联系,注重法律的价值。应当说,西方社会的法治传统发轫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 (三)中国古代法治与当代法治的关系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史上,《管子》最早提出了“以法_”的概念,原文的表述是这样:“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_,则举措而已。” 其字面意思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自己的权威不必要建立在更多的基础之上,只要不政出多门,仅仅运用法律,就会像人们举手抬足那样,轻而易举地治理好国家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以法_”四个汉字的并排连接。与之相近的“法”与“治”的关联是在《管子·任法》篇:“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被法律约束和管理的,是普通老百姓)。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 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强调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地位。如代表人物之一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聪明的人创造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的制裁;贤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受礼制的约束。这句是商鞅倡导变法时所说的话。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后,整个生产力提高了,政治,军事也都组织得很好,所以能平定六国。 中国古代的法治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本质上仍然是皇权至上,仍未能彻底摆脱“人治”的范畴。而当代法治的理念则要求人人依法、守法,无一例外,强调的是法律至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依法_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就法治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本人认为,法治中国已到了非常必要的关口,其必要性着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势所迫,二是管理所需。 从迫切性方面来说,分析当今中国形势,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全国GDP总量达到568845亿元,但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性质没有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6955元和8896元,名义上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之年)的78.5倍和66.6倍,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是3倍还多,比1978年扩大。另外,市场经济秩序亟待完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聚焦,社会矛盾突出,腐败现象频发高发,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 ……(未完,全文共3938字,当前只显示218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党课讲稿提纲:谈谈法治建设) 上一篇:党课讲稿提纲: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下一篇:党课讲稿提纲:笃学践行 立说立改 转变作风 相关栏目:党课教案 法制 政法武装 建筑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