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和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果,开创了_理政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提出过程 时刻关注人民的意愿,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根本理念,也是30 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党的执政为民理念,一切工作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检验标准。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在基本要求首位,同时提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强调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201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鲜明地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70 页。) 2013 年3 月17 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236 页。)习近平还郑重地承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47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这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确立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被作为发展的首要原则和根本立场明确提了出来,成为贯穿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条红线。也就是说,无论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还是共享发展,人民群众在其中都是主体,是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最终受益者和评判者。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根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问题。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的深刻内涵和科学要义 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涵盖的三个方面,分别回答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问题。 1、发展为了人民——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求对人民负责、让人民获益。习近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主要体现在: 把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作为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习近平提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切出发点都是要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他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698页。),“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人民日报》2015年 10月 31日。) 。这就要求我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准则,出规划、作决策都要首先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 76页。)。 让人民在各方面拥有获得感。习近平认为,人民对幸福的期盼是多方面的,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获得感是具体的、多样的,“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70页。)。他对民生问题,对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一些看似具体平常的方面,比如住房、人身安全、健康、环境,等等,都放在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谈_理政》,第 192页。);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 5月 31日。),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习近平谈_理政》,第 195页。);“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人民日报》2013年 9月 1日。);“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第 182页。)。 把发展为了人民落到实处。习近平指出:“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 77页。)他强调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发展依靠人民——体现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和发展,无不源自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已经拉开,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几年时间,但面临的风险和困难前所未有,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和依靠群众力量。一方面,要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指出:“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697页。)要通过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人民的活力,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使用起来,鼓励基层群众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新路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动员和依靠全体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同担负起推动发展的责任。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发展的根本价值 习近平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5年版,第 44页。),“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 235页。。习近平所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而不是少数人受益。这是我们党作出任何决策所依据和坚守的根本原则。 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要求发展成果人人享有,强调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体现的是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集中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日报》2015年 10月 31日。)可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共同富裕”,其内涵和要求高度一致,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都有更多获得感。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习近平认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归结起来就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二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虽然在不断做大,但“蛋糕”分配不公问题还比较突出,表现在收入差距、城乡差异过大,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均等方面。为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顺应 ……(未完,全文共9571字,当前只显示384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上一篇:巡察组动员大会党委书记表态发言 下一篇:全面推开“营改增”培训实施方案 相关栏目:民政 换届 政务讲话 财政 科技 党务讲话 科学发展 宣传讲话 思想汇报 解放思想 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专题 综合论文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