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研究 |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研究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长期以来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铁道兵所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规范,也是中国铁建的根与魂。当下,深人研究新时代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这个课题,对培养员工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中国铁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7月,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自卫反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立下了不朽功勋,为建立新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1984年1月1日,铁道兵完成历史使命从兵种序列退出并人铁道部。多少年来,铁道兵精神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鼓舞、激励了一代代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艰苦奋斗、奋勇前行,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一、铁道兵精神的核心内涵 铁道兵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从铁道兵的历史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铁道兵精神核心内涵主要有以下3类表述。 一是1978年叶剑英元帅在纪念铁道兵组建30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铁道兵英勇顽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77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铁道兵精神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据史料统计,在铁道兵35年历史中,共有8314名干部和战士为党为国家英勇献身,此外,还有59234人光荣负伤。其中,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有1136人,伤残2881人;援越抗美牺牲392人,伤残1862人;国内铁路建设牺牲6615人,伤残49987人。这支善打硬仗、能打恶仗、敢打血仗的铁道兵队伍,为党、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铁道兵精神彪炳千秋,永载史册。 三、铁道兵精神的时代价值 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并人铁道部。在“兵改工”后,作为央企的中国铁建,积极改变_机制,快速融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浪潮中,特别是在市场大潮的搏击中不断创新创造,不仅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逐步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做优做强的目标,让中国铁建成为建筑行业的领军者,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 中国铁建在35年的建设发展中,一直把铁道兵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拓展创新内涵,逐步形成了“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的企业精神。中国铁建广大员工秉承发扬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作风,赋予铁道兵精神新的内涵,践行“诚信创造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核心价值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艰苦的建设条件下,迎接考验和挑战,促使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创造了许多中国建筑纪录,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世界速度。中国铁建参加国家多条铁路、公路和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其中,参与建设的项目获得了多项优质工程奖项,展现了中国铁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神风貌,让中国铁建成为世界建筑行业的引领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铁道兵精神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军队最宝贵的精神力量,是当今中国铁建无形的资产、巨大的财富和强劲的精神动力,是我们企业最优良的基因和最鲜明的特质,也是中国铁建人攻坚克难、向前向上,保持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利器。在新时期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长期不懈地做工作,进一步发掘铁道兵精神,让铁道兵精神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引导推动我们的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新时代铁道兵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30多年来,铁道兵作为兵种序列已经不复存在,有关铁道兵的历史只能在我军军史、战史中到。虽然铁道兵精神在宣传教育载体和老铁道兵的回忆中得以延续, 但是随着铁道兵历史渐行渐远,曾经的铁道兵逐渐老去,而中国铁建新员工对企业昨天的历史了解不够,容易在铁道兵精神传承上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现阶段,我们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是从开拓性、艰巨性、复杂性角度来看,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依然是困难重重,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坎坷。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看来,铁道兵精神不能丢,铁道兵本色不能变,铁道兵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时代传承铁道兵精神要有吃苦奉献精神。铁道兵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叱咤战场上,还是在和平时期的建设工地上;不管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在项目建设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总是能圆满完成任务,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学习铁道兵精神,就是要将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在生活中不计较个人得失,耐得住寂寞,甘愿清贫,经得起地位、金钱 ……(未完,全文共3619字,当前只显示20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研究) 上一篇:乡镇加强对回流人员_工作实施方案 下一篇:党史学习教育要有“六心” 相关栏目:铁路 大学生 调研报告 综合论文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