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在2024年“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
在2024年“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一派生机春风有脚,满目新意浩气腾胸。 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产业现实、时代潮流、国家战略的框架下审视发展,如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纺织新型工业化是我们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借此机会,同大家交流几点认识。 一、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纺织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以《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为标志,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和自觉行动。 产业运行态势回升向好。2023年,行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降幅较2022年收窄0.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2%。2023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9%,零售规模超过疫情前水平;穿着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2023年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世界占比、纺织服装出口额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 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2023年,共有6家涉纺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4家纺织企业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行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9.8%,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源泉。402家纺织企业在2023年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科技自立自强,步履铿锵。制造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系统性发展,纺织科技创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高性能纤维产能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3,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产业用纺织品产量稳定在1900多万吨。融合创新铺就锦绣坦途,新领域、新赛道、新场景持续涌现,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时尚百卉竞秀,繁花似锦。制造品牌、消费品牌、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34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我国在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统筹发展和安全,行业要聚焦突破性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延展新赛道、开辟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 1、强化基础性,加快底层技术攻关 基础创新是产业实现颠覆式创新、转轨式发展的重要源头。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正在不断前移。我国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从应用末端开始逐步向前端研究和基础研究回溯,导致对“真正问题”的发现和提炼能力不强,基础创新和源头创新不足。 我们要以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底层共性技术,以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正反馈。 2、提高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建设 未来产业具有科技与产业的双重属性,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我国已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行业要积极融入前沿技术趋势做好未来产业的研判和界定,构筑纺织产业新的时空体系。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是重要保障 重塑治理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改进组织流程、变革商业模式,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可以形成新的投入产出关系和更具效率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国家正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激发各类主体内生动力。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优质要素的大规模、高质量跨境流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把握三个要素配置的关键任务。 1、强化资本赋能 资本具备跨时空配置资源的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提升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用好科技金融工具,引导资金长期稳定投向行业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领域,加快形成产业-科技-金融新循环;用好普惠金融工具,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压力,保障产业生态稳定;用好绿色金融工具,推动产业能源消费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发展。 2、强化创新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在30%左右,远低于美国、日本、德国80%的水平。其中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行业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强化产学研协同机制。构建领军企业引领带动的、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推动新产品加快转化到生产过程。 二是健全新型举国_。发挥统筹协调和组织动员能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内循环以及全球创新资源的双循环。 三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根创新”呈现出复杂巨系统的特征,要为先行先试探索、颠覆式创新“保驾护航”。 四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化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3、强化区域协同 地区间基础条件差别大,产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纺织产业布局的基本特征。区域协同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关键途径。 一些地方将一些所谓“高风险”的产业“腾笼换鸟”,这种区域视角的“合理行为”对于整个国家的产业链健康安全形成现实伤害和不利影响。如印染是典型的水资源依赖性产业,90%以上产能集中在东部五省。近年来,印染在一些地区受到限制被迫外迁。中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环境限制,很难大规模承接发展印染产业。这导致印染关键环节正在加快向国外转移,严重削弱了中国纺织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各地区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体系,不利于发挥资源禀赋。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要素集聚、优势集成、产业集约,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产业、绿色产业等发展集群。关注重点区域战略价值,比如新疆与中亚五国的产业关联、黑龙江向北开放的发展机遇。在城市群、省际及省域内部多个层次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布局生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是关键落点 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的“质”,关键在以产业的新“质态”带来发展的新“质效”。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既是牵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景,也是实现生产力系统跃迁的重要落点。 1、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生产力系统 数字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2022年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达14.6%,高于全国13.1%的平均水平;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网络化协同、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柔性供应链、智慧型营销、沉浸式体验,丰富的数字化实践加速产业系统性变革重构。 要把握“人工智能+”新机遇。 最近,OpenAI的Sora、谷歌的Genie、Meta的V-JEPA等视频生成类大模型火爆全网。其展现出的理解、交互和模拟真实世界的能力,推动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加速到来,打开了人工智能应用更大场景。行业要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做好人工智能的加法。 要把握“数据要素*”新机遇。 今年是数据资源进入企业财务报表的元年。数据资产化、资本化正在形成新的价值源泉,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是纺织的“化纤制造质量分析数据资产”。行业要做好专业数据的收集和清理、标签和确权、供给和流通工作,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可信数据空间。 2、以责任为核心的绿色生产力系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达成历史性协议,“摆脱”化石燃料被写进文本。发展的阶段与环境、产业的规模与结构、用能的效率与强度,决定了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更大的资源环境约束。 发展以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在技术的涌现中形成绿色产品、绿色业态、绿色价值是产业体系完整性、安全性、先进性的有力支撑,是构筑产业持续竞争力与未来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我国每年产生600万吨左右废旧纺织品,并以超过10%速度快速增长,化解资源约束,循环经济成为重要模式。行 ……(未完,全文共7239字,当前只显示348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在2024年“两会”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农业农村局党组2024年工作要点 下一篇:关于对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相关栏目:学习体会 工会 换届 电信 会议致辞 会议主持 会议发言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