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年,是我县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这几年,在任老的关心关怀下,我们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部署,坚持发展不动摇,狠抓调产不放松,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打破常规,奋勇争先,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大幅增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5.4亿元,比1999年增长104.8%,年均增长15.4%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36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亿公斤,再创历史最好水平。30余万亩秋作物也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市场农业和特色产业上作文章,大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牧草、红薯、三毛杨三大产业,努力向“种草养畜一体化、植树造纸一体化、薯类产品系列化”目标迈进。全县共栽植三毛杨20万亩,其龙头20万吨木浆造纸项目正在努力争取,种植优质牧草11万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00多个,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存栏迅猛增长。红薯栽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薯类产品精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以正大乳业、金田园、绿康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建设规模、产品质量、营销方式都有了较大提高,产品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发挥地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官滩村为中心,全县红枣面积达到10万亩;以赵雄村为中心,三樱椒面积达到5万亩,成为华北地区的集散地;以荀董村为中心,年吞吐生地7万吨,成为全国生地药材的药都。我们还跳出农业抓增收,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县农民增收的其它渠道随之拓宽,农民己经成为私营企业的主力军,象**等乡镇,企业务工人员占到劳力总数的60%以上,据初步统计,全县企业务工人数达6.8万人,每人每年的工资收入可达1万余元,在农民总收入中占到50%以上,此外,还有许多农民离开家乡,走向城市搞第三产业,象**乡的饼子大军,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外出人员占到全乡总人数的29.5%,占到总劳力的52.2%,年人均收入万余元,全乡人均增收2500元。其它如东牛村的仿古家具、膏腴村的仿古青铜器制作,从业人数都在万人以上,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二、以工业强县为根本, ……(未完,全文共3889字,当前只显示93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上一篇:关于县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下一篇: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