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这成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有关资料表明,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4%,小学文化程度占31.1%,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52%。统计资料还显示,目前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农村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我国农民的这一基本现状,既影响了现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42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现实生产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民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经营现代农业的水平,才能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切不可脱离实际。明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方面,应当着重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进一步树立职业教育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观念,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切实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在吸纳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较多的重点行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贫困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培训项目;要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是要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_改革。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到整个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_,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和支出上的事权,巩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在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经费不减少;同时,要加快教育行政管理_改革,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鼓励和引导城镇教师到乡村执教;要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 三是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 ……(未完,全文共1820字,当前只显示109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建设新农村要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上一篇:正确认识现实矛盾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下一篇:“八荣八耻”:新时代的公民生活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