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运用审计方案控制审计质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如何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管理的重要课题。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审计方案有效控制审计质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目标,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全面提高审计监督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作用。现就总结归纳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在审计准备阶段控制审计质量,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 审计实践表明,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必须搞好审前调查,提前摸清家底。国家审计要适应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审计思维定式和方法。而审前调查阶段的一些习惯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如部分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认识模糊,准备不充分,没有充分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审计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忽视计算机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的充分应用。势必增加审计阶段的工作量,不利于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发现大案要案线索。 笔者深深体会到,凡是审计效果比较突出、审计质量比较高的审计项目,都进行了充分的审前调查。审前调查不仅是一个必须完成的审计程序,更是日常工作中就应当密切关注的量的积累过程。因此,加强对审计方案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86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二)对审计目标、内容、重点线索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审计目标是否明确而具体,审计内容是否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三)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1.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对审计方案编制人根据审前调查所掌握的信息,运用其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揭示其财政、财务收支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错误所进行的初步分析性复核要进行认真审查。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如同行业资料、被审计单位前期同类资料、被审计单位的计划、预算、定额等资料、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估计的数据资料等,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重大支出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是否恰当。 2.对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审查。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未被揭露的错弊信息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是指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其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审计工作质量,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工作量也越大,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还应当利用审前调查的结果,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决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评估的审计风险,一方面成为设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直接根据,另一方面,用以指导审计人员开展抽样审计。对评估的审计风险的审查主要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将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写入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风险评估的评估是否合理,评估的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充分等。 (四)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审程序与内容的审查。编审程序的审查主要反映审计实施方案是否由审计组具体负责编制,是否进行集体讨论、审议,是否有主管领导审批,方案调整是否经过批准等。对审计实施方案内容的审查主要审查下列审计方案必备的内容是否健全: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目标;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范围、内容、重点以及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审计程序应当能够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最大限度的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预定的审计工作起止时间、审计组长、审计组员及其分工及编制的日期等其他相关内容。 (五)对方案所列审计人员适当性的审查。主要审查审计人员是否配备具有专门技能和相当业务水平,并考虑审计的范围和复杂性、审计人员的资格和专业特长、有无需要回避的人际关系和审计人员的定期轮换等。还应当在明确审计目标、内容和相关审计程序后,审查审计组成员个人能力差异和审计工作事项的客观要求是否进行合理分工。 三、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控制审计质量,全程跟踪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 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审计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对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促进审计目标全面实现具有重大作用。这一阶段主要审查审计组是否按审计方案所规定的审计内容实施审计,该实施的所有审计程序是否完整无缺地实施等。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检查审计组是否按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审计实施方案所定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实施到位; (二)检查审计组当实际情况与审计方案产生差异时,是否围绕审计目标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并办理编制调整方案并上报方案审批人审批等相应的手续等; (三)检查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及时、规范编制,违规事项是否逐项编写底稿,对违规事项的取证是否合法、充分、完整,事实是否清楚,定性是否准确 ……(未完,全文共4023字,当前只显示223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运用审计方案控制审计质量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上一篇:民爆物品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和治理对策 下一篇:供电公司2011年社会评价工作总结 相关栏目:审计 计划规划 质检 经验交流 工作体会 学习体会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