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会员增值 | 欢迎投稿
文章收费标准:50元/1个月,100元/一年,200元/三年,300元/永久。点这里支付本站服务优势:阅读本站所有文章全文;其它收费网站文章,我们尽力帮下载。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标题:韶关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韶关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









韶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三年九月

奏响粤北山区创强曲 共筑岭南名郡教育梦
——韶关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韶关市人民政府
(2013年9月)
    教育是国计、更是民生,关乎民生诉求、民众素质、民族未来。199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教育强省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201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战略。韶关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科教兴市”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工作方式,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以超常规的工作力度,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教育“创强”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之路。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已有6个建成省教育强县(市、区),南雄市、乐昌市、翁源县、新丰县于9月申报省教育强县(市)督导验收;69个镇(街)建成省教育强镇,占应接受督导验收96个镇(街)的71.9%,为创建省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韶关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韶关地处粤北,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接河源市,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曾留下唐宋诗人韩愈、苏东坡、杨万里等文人骚客歌颂韶关山水的名诗佳作。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韶关誓师北伐,_、朱德、_、陈毅等革命先辈在韶关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南粤文化长期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崇文厚德、崇教尚学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韶关作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68平方公里,共有102个镇(乡)、街道,全市户籍人口 326.49 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_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8.48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人均生产总值3.11万元,比上年增长9.1%。近年来,我市相继获得“中国优秀旅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94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更多相关文章:韶关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
  • 廉政教育强化年活动总结

  • 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

  • 湘乡市开展建设教育强市调查研究活动调研汇报

  • 开展廉政教育强化年活动总结

  • 在全市推进教育强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关于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 教育强镇工作汇报范文

  • 教育强乡工作汇报

  • 抢抓机遇建设教育强县经验材料

  • 县委书记在全县建设教育强县动员暨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对领导教育强自律勤政廉政反腐败的思考

  • 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现教育强区保驾导航

  • 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韶关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韶关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韶关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等重要文件,坚持落实“六个优先”(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和“五个坚持”(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每三年召开全市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坚持每年教师节市四套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学校第一线慰问教师;坚持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及时掌握和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坚持网络问政,通过“民生热线”,回答和解决广大市民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市人大、市政协和市直各部门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教育献计献策。市、县、镇三级党政领导践行“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执政理念,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教育。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师以从教为乐,民以助教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2.责任落实,强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落实责任是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韶关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3年)》、《韶关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奖励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教育“创强” 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教育创强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市—县(市、区)—镇(街)—学校”上下一体的创强工作机构和“党委统筹、政府负责、教育牵头、镇(街)主创、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创强工作机制。为进一步落实创强工作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责任书,将教育创强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范畴,进一步完善市对县(市、区)的科学发展观考核机制,以考核推动教育创强工作的落实。市委、市政府还把教育创强列入“百项工程兴韶关”建设项目,全市各地把教育创强列入“为民办实事好事”,建立报告通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对教育“创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市通报,采取倒逼机制——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强力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全市各地在编制教育“创强”规划时,更加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按照先规划、后实施,先易后难、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教育创强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全面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制定?si废咄己褪奔浔怼?br>    3.投入到位,夯实教育“创强”的基础。经费投入是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的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要超常规发展教育,就必须超常规投入教育。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合力,践行“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理念,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银行融资、引资办学、社会捐助、争取上级专项补助、依法依规征收和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方式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2010-2012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分别为186506万元 、240367万元、309564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8.61%、18.70%、20.91%,高于省规定;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分别为39106万元、43093万元、66676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1.37%、9.99%、13.77%,高于省规定。小学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3218元、4247 元、5023 元,实现逐年增长;初中生均教育事业经费分别为3616元、4535 元、5651 元,实现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我市各地加强教育经费管理,规范教育经费使用,坚决杜绝违规收费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全市10个县(市、区)已全部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2011年,我市被省授予“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市”称号。我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市级财政紧紧张张、县级财政哭爹喊娘、镇级财政名存实亡”是我市各级财政现状的真实写照,经费投入成为制约我市教育“创强”工作的最大“瓶颈”。各地千方百计筹措教育经费,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体不动摇,通过市、县财政专项拨款、争取上级支持、银行贷款、社会捐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创强资金。200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2亿元用于教育创强,全面改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新增校园面积25万余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103万余平方米,整饬翻新教学楼、综合楼761幢,新增计算机室295间、计算机2万台、语音室78间、校园网络86个、教学用电子白板902套、“班班通”1413间、多媒体专用课室693间、其他功能室996间、纸质图书280万册、常规教学仪器一大批。如今,中小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县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普遍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步实现。
        在我市创建省教育强市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及热心人士对“创强”经费的支持,成为我市破解资金瓶颈的重要举措和成功经验。近四年来,共募得捐资助学资金6000多万元。引进东莞客商投资约6亿元在芙蓉新城兴建“广东韶关实验中学”;引进两位民营企业家分别捐资5500多万元、5000多万元兴建广东北江中学综合楼和新丰四小;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心成功申报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资助;实施“韶关乡村百校图书工程”,收到捐款捐书价值累计达1260多万元;市政府与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红十字会、广州市政府文史研究馆、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及省收藏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韶关“挥墨写真情——行善助教育”募捐活动,积极动员艺术家无偿捐献书画及艺术藏品回赠捐赠善款的慈善家,力争筹集资金3000万元,全部用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新丰、乳源、乐昌、仁化、始兴、翁源、武江等地通过举办校庆、发动乡贤等方式,共募集捐款近亿元。
        4.凝心聚力,形成教育“创强”的合力。凝心聚力是推动教育创强工作的保证。一方面我市各地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教育创强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及工作成效,使教育“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2012年,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南方日报》推出专刊,报道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唯有我市用11个版面专题刊登教育发展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全市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教育“创强”工作。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的牵头部门,切实履行教育“创强”工作“总参谋部”和“作战指挥部”的职责,积极协调县、镇两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教育“创强”工作。各级财政部门把教育“创强”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国土、住建、规划、消防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学校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了优惠政策,为项目审批创设了“绿色通道”。住建、质监、安监等部门,在学校校舍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加强管理,指导施工单位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认真抓好安全施工和建设质量。如今,我市合力兴教育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更加优良。
        我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江海燕副秘书长的充分肯定,她认为,韶关发展教育事业有三条经验很有借鉴意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教育;二是社会各界和各个部门对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三是教育部门尽心履职。
        (二)坚持协调发展,把握教育创强主攻方向
        1.实施“三大工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通过实施学前教育“扩容普及”、“规范促优”、“增师培训”等三大工程,从政策制定、业务培训、项目建设、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等方面加速发展学前教育,补齐我市基础教育体系中的“短板”,破解“入园难”问题,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普惠百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公办与民办相结合、具有粤北山区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
        ——实施“扩容普及”工程。我市大力加强幼儿园建设,通过抓重点、解难点、搞试点的发展方式,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政府主导,注重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2010年,我市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超常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仁化县、始兴县、南雄市、乐昌市、乳源县、新丰县、曲江区等地通过举办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将对外承包的幼儿园收回公办、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补助办园等多种形式,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仁化县、始兴县等地作为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县”,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2012年,全市共有幼儿园412所,比2010年增加了22所;公办幼儿园的覆盖率从2010年的10.3%提高到2012年的24.5%,提高了14.2个百分点;乡镇中心幼儿园87所,比20 ……(未完,全文共21020字,当前只显示506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韶关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上一篇: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群众路线四风对照检查材料15000字
    下一篇:孔繁森观后感3000字

    相关栏目:申报材料 教育 督查 



    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刷新此页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