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文章)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任务,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农村“改造”,造福广大农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湛江是个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涌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仍然缓慢,农民增收压力较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还没有突破,农业增效不明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湛江实际出发,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带动农村为主要途径,统筹城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68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二、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建设好农民的新家园。一是培育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把农民培养成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摆上议事日程。要将农民技术培训与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民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同时,充分利用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二是创建生态文明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乡村物业,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和循环式组合。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以“四通五改六进村”(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电视;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党的政策进村、科技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为内容,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农村新风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三、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氛围 一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加快实行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积极筹集资金,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开展智力扶贫作为农村教育新突破,不断加大农民技能教育的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二是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坚持“应参尽参”原则,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坚持防治并重,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定期做好参合农民的身体健康全面检查和多发病的专项检查,降低大病发病率,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三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全方位、广覆盖”,加快解决农民参保问题,使农民老有所养。以土地换保障,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加强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全面启动乡镇基层_组织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要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快乡镇综合管理_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的社 ……(未完,全文共2963字,当前只显示178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文章)) 上一篇: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 (理论文章) 下一篇: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处置劳动保障_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