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市委、市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李树市长专门带领县区分管同志和农委同志到合肥进行了参观学习。就如何做好现代农业文章,韩书记专门听取了汇报,对开好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亲自出席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1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成绩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市破难奋进、追赶跨越实现重要突破的一年,也是农业和农村加快发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新突破,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面貌持续变化。 一是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总产实现“六连丰”。全市上下大力实施“百亿粮仓”工程,深入开展粮食“三大”行动和各类高产创建活动,全力以赴投入防灾减灾,战胜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粮食总产实现连续6年增产,总量达88.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收购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高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首个“人均贡献商品粮千斤市”,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定远县粮食生产受到农业部表彰。 二是水利建设跨越发展,完成投资全省第一。各地和有关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深入开展“水利建设推进年”活动,对全市3座中型和255座小型水库开展除险加固,完成了25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扫尾工程,开工建设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和清流河等9个河段工程,扩挖当家塘5500口,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13.7万亩,全年新增蓄水6000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9.6万亩,先期获得2012年滁河综合治理到位资金1.75亿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由全省第13位进位到全省第1位。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4.7亿元,总量全省第一。6个县市区获得省“江淮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表彰,在全省水利改革目标考核中我市位列优秀等次第一。 三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生产方式成为主角。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动养殖业上台阶。全市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上升到75%,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肉蛋奶总产49.3万吨,同比增长2.2%。畜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三。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22万亩,水产品总产达29.2万吨,同比增长4.9%,渔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积极发展设施栽培,推动“菜篮子”工程上水平。设施菜地新增3万亩,总面积达36万亩,创建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6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78.5万亩,产量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183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十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首超全国平均水平。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跨6000元、7000元两个千元关口,增长18.6%,达7017元,高于全国人均40元、全省人均785元,首超全国平均水平,位次由全省第8上升到第7。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6:1下降至2.53:1。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农业上,科技对农业贡献率不够高,现代化程度还不够高。我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普遍高于宿迁,但去年一产增加值只有173亿元,比宿迁少34亿元,差就差在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和集约农业上。农村上,农村面貌还没有大的改观,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环境卫生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新型社区规模还不够大,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上,一方面,大量外出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影响了就业增收;另一方面,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加以解决。 二、认真理清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 当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在下降,农民在人口中的比重在减少,但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作用依然重要、意义依然重大: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农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大。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来自农业的收入比重在下降,但从全市来看,去年仍然占到40%。对以务农为主业的家庭来说,比重要占到70%以上。同时,我市正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的稳定发展是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要基础,没有强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农产品加工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是新型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新型中心城市既包括城区,也包括农村地区。没有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新型中心城市就是不完整的。同时,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只有城乡互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够得到保障。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产业工人的主力、新市民的主要来源。从全国来看,农民工已经占到产业工人的70%以上。近年来,我市大量招商引资企业开工建设,劳务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逆转。没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补充,我们的竞争力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百万人口的主城区建设、两百万人口的大滁城建设和一批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建设。没有农民的转化,城镇化就失去了基本的活力。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要大力推进农业“三化”,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能力。一要推进农业的科技化。在农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农业生产资源减少是必然的趋势。要实现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增长,关键要靠科学技术。尤其是百亿粮仓建设,近年来我市粮食产量持续增长,有单产提高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种植面积扩大。如去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增加16.3万亩,多生产粮食1.36亿斤,占粮食总产增量的70%。但从长远看,依靠面积扩大是不现实的。要实现稳产高产、连续增产,必须狠抓农业科技。二要推进农业的规模化。农业人口逐步减少也是必然的趋势,要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必须及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现在全市畜牧、水产的规模经营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种植业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粮油生产,只有10%左右。尤其秋冬季,大量农田闲置,造成生产能力浪费。要适应农业劳动力加速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大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三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当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加工能力、加工水平不断提高。要大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联手合作,到农村开辟生产基地,建立稳定供求关系,既保障农产品销售,又保障加工原料需求,实现多方共赢。 第二,要大力建设农村“两区”,进一步增强农村活力。富有活力的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找准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着力建好农村“两区”。一要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大力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要按照城市社区建设标准,完善新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展示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规模是形成服务需求的基础。要不断扩大农村新居民点数量和体量,努力形成规模效应,为发展农村服务业提供长入点。二要进一步提升集镇建设水平,大力建设农村新经济区。集镇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大力推进各个乡镇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集聚能力、产业承载能力。要按照“镇当城建”的思路,大力推进一批重点乡镇建设,树立新型城镇化的农村标杆。要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产业,支持人口大镇、经济强镇、边界重镇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农民工创业园,发展工商经济,支持山区乡镇、农业强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通过努力,形成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增长亮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制定山区乡镇发展规划,扶持边界乡镇、人口大镇发展商贸经济,市发改委、市农委等部门要抓紧组织实施。 第三,要大力推动农民“两转”,进一步挖掘农民潜力。现在全市农村户籍人口仍然有300多万,这不是我们的包袱,而是滁州崛起跨越的宝贵战略资源。一要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化。要加强城乡对接、校企对接、园区乡镇对接,大规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招工用工服务。早在2010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百万蓝领培训计划,市人社局、市农委和各县市区要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二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新型市民转化。根据城市发展规划,2020年,主城区人口要达到百万以上,而目前只有50多万。也就是说,今后每年主城区人口至少要增加5万人以上,才能实现预定目标。加上各个县城和集镇,每年至少要增加8-10万城镇人口才能满足需求,实现城镇化水平超过50%的目标。新增城镇人口,既要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又要靠吸引外来人口,但主要还是要靠本地农村人口转化。根据我们统计,去年6个县在滁城购房的人数首超两个区,达到40%以上。要充分利用城镇化建设的新成果,吸引农民进城创业就业,成为新型市民,为城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全面完成201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目标任务 去年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响亮地提出全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农业和农村工作也不能例外。201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为要求,积极探索发展新路,着力打造发展亮点,努力实现持续增长,争取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重点要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六大重点,打造农技服务的新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也是今年我市农业工作的重头戏。结合我市实际,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是大力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节本降耗、节水灌溉、新型肥药、疫病防控、加工储运、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优良品种上要突出抓好超级稻推广,稳步扩大种植面积,争取超过220万亩。市农委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上级的农技推广支持政策,排出重点推广项目,分解落实任务。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全椒、天长永丰稻麦、乌衣都市农业、女山湖现代渔业、来安现代禽业、凤阳小岗、定远池河7个主导产业型综合示范区和省级滁州农业产业化示范园,总面积超过100万亩。要虚心学习宿州、安庆等地的经验,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材料、新设施、新技术、新机制,打造现代农业的大观园、农村经济的综合体和新型农民的大舞台。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每个县都要认真研究,作为三化同步的重要抓手。要争取至少有一个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用全新的思路、现代的理念规划建设示范区,防止把现成的东西简单包装,新瓶装旧酒。三是大力发展农机化事业。我市农机总动力虽然在全省名列前茅,但结构不够合理,大型农机数量明显偏少。全市49万台拖拉机中,大型拖拉机只有2万台。农机配套水平也不够高,精量播种、深耕深松、化肥深施等农机具明显不足。要针对薄弱环节,适应发展要求,积极利用农机补贴政策,引导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和配套农机具,提升整体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引导农民 ……(未完,全文共13214字,当前只显示477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上一篇:镇建设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下一篇:关于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相关栏目:三农 新农村 农业讲话 工作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 会议致辞 会议主持 会议发言 党务讲话 政务讲话 企业讲话 纪检讲话 人大讲话 政协讲话 组织讲话 安全讲话 城建讲话 金融讲话 宣传讲话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