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切实转变,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围绕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经济建设,使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较快地提升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失衡的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城市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工业为主,农村则以小生产为基本特征的传统农业为主,且城乡产业自成一体,关联性不强。推动农村经济发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91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实践证明,破除城乡二元就业结构,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建立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为此,需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扩大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镇规模,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功能;要打破城乡_和政策分割,推进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的_流动;要健全服务体系,加大管理力度,积极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有9亿农民,即使城镇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无法将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从农村充分转移出来。因此,除了推动农民有序进城务工之外,还需要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开拓各种乡村就业渠道,包括进行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治理,有针对性地增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诸如水利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使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有大量农民工返乡。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帮扶措施,其中对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普遍采取的措施之一。开展这样的培训,不仅是推动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良策,从长远看,利用这次机会,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进而大范围地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更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目前,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培训主要是在输出地进行,容易导致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地方政府更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更多地从市场用工需求出发,结合农民工个人意愿,开展培训服务。城市劳务市场与企业联系密切,信息完善,由它们与企业一起组织农民工培训,效果较好,应该更多地利用城市劳务市场来组织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与亿万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仍然十分落后,突出表现为:农村居住点小、散、乱,基础设施不配套,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等。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基础,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村庄的规划建设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协调发展,通过规划指导建设,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在主体功能区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市、县域城镇建设、产业结构、村庄布局、农田保护和生态涵养等。在城乡整体规划基础上的村庄建设,既要有利于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又要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集中,统筹安排工农生产、土地利用、住宅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合理布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村庄规划建设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立足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行节能、节水、节地等措施,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土地、能源等资源。当前,特别要严格保护耕地,集约使用土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基础上优化空间结构与布局,整合资源与要素,方便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二是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要尊重自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发展循环农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三是要考虑经济适用。既要考虑建造成本的经济性,又要考虑建成使用后维护成本的经济性,从而确定合理的建设目标,防止人力、财力投入的浪费。四是要体现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结构、区域人文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建设各类乡镇和村庄。五是要保持文化传承。要尊重传统,注意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名木古树、名人故里等,延续农村乡土文化氛围,建设风貌独特的人居环境。 四、统筹城乡社会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统筹城乡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 ……(未完,全文共4280字,当前只显示237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上一篇:**县妇联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下一篇:深刻认识中国检察制度的特色 相关栏目:科技 党务讲话 科学发展 工作总结 求职 事迹推荐 申报材料 新农村 卫生 三农 建筑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