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市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困境与对策思路 |
市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困境与对策思路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然趋势,而进城就业则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面临问题。农民工只有先进城就业,拥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具备在城市中长期生存的能力,才能真正退出农村、进入和融入城市,最终实现市民化。当前,进城农民工的整体就业水平还不高,在就业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困境,如何改善和优化他们的就业环境、提高其就业质量、促进其市民化,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荆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专班开展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和就业情况专项调查,并选择制造业(25%)、建筑业(25%)、住宿和餐饮业(10%)、批发零售业(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其他行业(10%)等主要用工行业开展农民工市民化状况问卷调查,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当前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困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就业人口中已占很高比例。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底,荆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5571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112.85万人的49.4%。他们保留农民的身份,在城镇从事非农业劳动,既区别于以土为生的农民又区别于城镇居民,被定位为游离于“非农化”与“非市民化”之间的特殊_,其就业也呈现出区别于城镇职工的明显特征。综合分析专项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基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9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二、造成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总体看,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转移数量已近半数,但转移就业质量依然偏低,给农民工市民化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究其原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客观障碍。 ——从农民工自身看,知识技能不足是根本原因。据调查,在全市557188名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313410人,高中文化187215人,高中以上文化56833人,分别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56.2%、33.6%和10.2%;具备初级职业资格的69740人、中级19420人、高级6633人,三者合计仅占转移劳动力总数的17%。受教育程度低、缺乏过硬的职业技能,导致农民工只能进城找那些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等边缘性职业和底层职业。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必将越来越窄。 ——从政府部门看,职业培训滞后、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关键原因。其一,职业培训滞后。调查表明,将近一半(46.7%)的受访农民工对职业培训有较大需求,但目前农民工获得职业培训的情况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农民工普遍反映当前职业培训难度低、针对性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主义较强,培训投入不足,培训时间短,效果不理想;二是对培训项目的设置缺乏调查,不能适应农民工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此外,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现象以及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也是农民工知识技能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其直接结果就是农民工无法满足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对技术岗位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二,就业信息不对称。经过多年实践,荆门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促进供需对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城乡广覆盖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服务系统还不完善,特别是网络化对外实时发布信息平台不足、村组信息发布终端还未实现全覆盖,造成劳动力供需信息不能无缝对接,农民工缺乏与用工单位的信息沟通桥梁,导致其难以进入正规就业市场。 ——从用工单位看,用工随意性大、用工不规范是重要原因。其一,用工随意性大。一些企业订单多、生产忙时大量招工,订单少时随意裁减员工,导致一部分农民工频繁失业。其二,用工不规范。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为节约人工成本,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并变相延长劳动时间,用加班等方式增加农民工工资总额,规避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造成农民工失业风险高、工资收入低。 三、破解农民工就业困境推进其市民化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以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从政府、企业还是农民工自身的角度,都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服务平台、健全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的工作重心在于为农民工提供合法的社会保障权益;而农民工需要关注的是加强自我能力的开发意识。从政府角度来看,当前,应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从荆门实际来看,当前及今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是要减少现有土地上的农民,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二、三产业。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通过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和发展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创业。为此,政府应牢固树立三种观念:一要树立“统筹城乡工业发展”的理念,将农村工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工业发展的大局,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二要树立“农业招商”的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加强农村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发展典型企业,通过资本注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三是要树立“农民创业”的理念,通过政策扶持,激励农民自主创业,着重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使创业成为农民实现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工就业适应能力。提升农民工就业适应能力,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将此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努力建立和完善资源整合、政府主导、官民并举、多部门配合的培训体系。一要切实加强政府对农民转移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定和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积极做好农民转移培训的宣传工作,营造重视、鼓励农民培训的舆论氛 ……(未完,全文共4657字,当前只显示258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市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就业困境与对策思路) 上一篇:县农村产权交易启动仪式领导致辞 下一篇:我市大众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相关栏目:人事 职工 三农 就业 调研报告 文教论文 综合论文 计划规划 工作总结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