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点此下载此页快捷方式 热门栏目: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
标题:谈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几点认识 |
谈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几点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对于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 当前,我市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特别是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美元,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需要且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对此,可以从我市现阶段国际化、现代化、统筹发展进程面临的新形势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一)我市国际化进程面临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民主化发展的新趋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有利于更好适应国际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取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就。 国际化是我市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 ……(快文网http://www.fanwy.cn省略70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加会员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五大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既是在今后发展中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最近,我市第十次党代会在总结近年来的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今后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因此,要完成这个新任务,必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 二、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求真务实地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联动,共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认识、推进、联动三个方面有助于进一步说明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问题。 (一)要端正认识。认识是动力。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前特别要注重提高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从理论上讲,如果把经济与社会发展看作整个人类发展系统的两大分系统的话,那么可以简要地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定义为:前者主要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福利需求所产生的行为和结果;后者主要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产生的行为和结果。因此,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大基本需求,也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发展的两大基本推动力量。现代经济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法律、文明等社会发展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已占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则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重要保障。理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状态应该充分体现出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相互协调的关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的不同发展对象和发展阶段总是存在一定的理想与现实差距。正是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要求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够保持相对均衡的协调关系,从而努力满足人类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我国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发展超前和社会发展滞后的不协调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和_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已经引起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经过“非典”考验形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必须采取有效行动,迅速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发展滞后局面,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否则,不但经济发展难以继续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且社会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要狠抓推进。推进是行动。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要牢固和坚持树立 ……(未完,全文共3292字,当前只显示182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谈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的几点认识) 上一篇:火车站片区开发建设调研报告 下一篇:浅谈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业务 相关栏目:社会实践 科学发展 工作体会 |
| |||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代写文章 | 本站帮助 | 汇款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序号:鄂ICP备18027574号-2 Copyright © 2002-2025 快文网 请记住本站域名fanwy.cn 本站会员客服:胡老师 会员客服微信号:fanwycn 〖代写专用微信号:W912986 代写专用QQ:524523809 代写专用邮箱:zyouxian@126.com〗 |
![]() ![]() ![]() ![]() ![]() |